高考志愿填報是一件非常嚴肅和重要的事情。很多家長問我們一些重要的決策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
我考了560,你看我上那個學校比較好?
是A大學好,還是B大學好?
比如:要是學醫,蘇州大學和中醫藥大學選哪個?
我應該學管理呢,還是應該學中文呢?
xxx大學的xxx專業如何, 比如中國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怎么樣?
我不知道學習什么專業,您能幫助推薦一個嗎?
孩子喜歡xx,女孩您看看有啥專業可考慮?
“你們學校分配工作好嗎?”
這些都是屬于規劃的問題。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
為什么家長的這些問題得不到滿意的回答呢?因為簡單地單純地回答這些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的,甚至有的問題就沒有答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有些家長將高考填報志愿想象得太簡單了,像中考報志愿那么容易,那就錯了。
中考報志愿無論選擇和錄取到哪所學校,高中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樣的,但大學不同,選擇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科專業,意味著選擇了不同的學習內容,掌握了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以此就業和發展。因此可以這樣理解,高考志愿的選擇簡單地說是升學規劃,深入一步講就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規劃。孩子將來是想學法律做律師,學經濟投身金融行業,學會計或工商管理,還是想做科學家藝術家醫生工程師,做哪個行業的工程師?以及從事基礎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社會服務工作,或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這些都對應大學不同的學科和專業。對這些一點兒都不了解,一點兒想法都沒有,怎么選擇高考志愿?盲目的問問題,咨詢師又怎么可能回答明白呢。
什么類型的問題我們不能回答呢? 簡單地說,籠統的、空泛的、無背景條件的、無訴求目的的、脫離社會實際的、對報志愿基本概念零基礎的問題,屬于無效問題,我們很難回答,無法回答。
什么類型的問題我們可以回答呢? 家長們具備了一定的填報高考志愿的基礎知識,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或針對高校的情況,針對招生政策或報志愿的形式和熱點,提出的有具體內容有明確訴求或咨詢目的的問題,形成有效的問題,我們可以回答,可以幫助家長解決問題。
那怎樣才能提出有效問題,獲得咨詢師或專家的幫助呢?還是要從報志愿的基本思路入手。
填報高考志愿的基本思路是“知己、知彼、知規則”。知己就是要了解考生自己,自己的成績狀況與排名,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學科特長,自己對大學學習專業及畢業后從事職業的初步設想,有沒有非常想讀的大學等等。知彼是指對大學、學科、專業的了解。而知規則,是要知道所在省當年關于高校招生錄取的各種規定和規則(不同的省在不同的年份規定和規則有可能不一樣),如批次設定,志愿設置與填報,錄取規則,加分政策等等,還包括由教育部制定政策各省各高校實施的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這三件事合在一起就是填報高考志愿,挑大學選專業,最終被成功錄取。那么回到本文的題目,圍繞“知己知彼知規則”這三件事,家長們應該如何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咨詢規劃機構的專業人員能解答哪些問題呢?
先討論“知彼”方面,很多家長和考生對我國的高等教育對大學學科專業知之甚少,更有人基本一無所知。我國現有大學兩千多所,本科高校一千二百多所,其主管部門、層次類別、辦學水平、學科專業特色、社會聲譽與國際影響、報考熱度與錄取分數等各不相同;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703個,歸屬于12個學科門類的92個專業類,大學學習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各不相同。孩子要挑大學選專業,要報志愿直至被錄取,掌握相關知識十分重要,而這些可不是家長們兩三個問題就能問清楚,咨詢師三五分鐘就能講明白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家長提前關注提前學習,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聽輔導報志愿的講座,因為講座一般至少一小時,能比較系統地講清楚一個大問題,而有目的的多聽幾場講座,家長就會對大學學科專業的相關情況心中有數了。目前這類講座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如計橋在原有的周末大型講座的基礎上推出了網絡課堂,方便家長利用晚上時間學習,既可以實時互動還可以重放,收效甚好。再配合諸如“高考GPS”等報志愿軟件系統,進一步查詢各高校的信息,模擬志愿填報方案,定能為家長解決很多問題。“知彼”的另一個輔助途徑是直接向高校咨詢,利用高校校園開放日或集中的高招咨詢日時間,但家長要提前做功課,有針對性的問問題,問在點子上,如果問“考多少分你們學校能錄取呀?”“你們學校最好的專業是那個呀?”高校老師是沒法簡單回答的。也就是說,有了上面這些基礎,提出具體問題一定能得到滿意的答復。
再討論“知己”方面,按說最能做到知己的是家長,通過中學,家長會能了解孩子高三的成績和對應排名,從而預估市排名;而在家庭內部的各種溝通和交流中可以梳理孩子的學科專業志向,家長還會“引導”甚至“要求”孩子的志向。當然,在這當中有具體問題不明白還可以求助咨詢師,但咨詢師最怕的是家長說“我們孩子沒想法,學什么都行”,這時候家長還是先回去與孩子共同找“想法”吧。目前有一些咨詢機構或咨詢軟件可以幫助考生分析自身的特長和優勢,推薦適合的專業,這種測試很有意義,但結果僅供參考??傊?,知己十分重要,只有知道了考生自身的實力和意愿,才好到“知彼”里挑大學選專業。
第三方面是“知規則”,高考報志愿及錄取的規則家長必須弄清楚,通常教育考試院下發相關文件,家長應該一條一條的讀懂領會,不理解的去問,最終弄明白。“規則”對“己”和“彼”起約束作用,知己知彼做得再好,沒按規則填報志愿,照樣出問題。“規則”不僅有省教育考試院頒布的當年的《招生工作規定》,還有各高校的《招生章程》,要報考哪所學校,該校的招生章程必須要看,了解細節內容和特殊規定。這方面其實不應有太多問題,關鍵是對文件政策規定的正確全面領會。
綜上所述,高考志愿填報真的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弄懂的問題很多,家長應該先有了解再問問題,不是泛泛地問而要有目的,才會有收獲。有家長感覺能力知識甚至時間有限,則可尋求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咨詢師不僅能回答問題,還可以直接與考生溝通,幫助制定志愿方案。各取所需。
首先,我們不進行大學和專業的比較。 請參看我們的文章,《我們為什么不進行大學比較和專業比較》。 因此,希望我們幫助判斷哪些學校專業更適合你,請聯系我們中心,尋求咨詢師的幫助。
關于升學規劃,我們堅決反對,聽家長的2分鐘介紹,就幫助學生決策。 我們認為這是不負責的表現。
評論
請 登錄 添加您的評論。